2012年3月4日 星期日

AM730 香港免費派發的報紙 (Online Edition of am730)

AM730 香港免費派發的報紙 (Online Edition of am730)

觀點 - 施永青
港人買樓為何比前難了
(2012年02月27日)

出席一個大專同學的研討會,席間有同學申訴,畢業後普遍只能有一萬元左右的收入,又要生活,又要還貸款,根本沒有條件儲錢買樓。同學認為這是政制不健全導致地產霸權的惡果。
香港的政制無疑有很多不足,但港人置業愈來愈難的原因卻並非純粹是政制問題。年青人想為香港的政制改革出一分力值得鼓勵,但可不要以為,有了普選之後,香港的樓價就會便宜下來。全世界的大都會,如紐約、倫敦、巴黎,即使早有民主政制,其樓價亦不是所有當地出生的新一代都負擔得起。要在大都會生活,必須具備大都會所需要的知識與技能。
一個在華爾街找到工作的美國人,他或者有條件住在曼克頓;但如果他丟失了華爾街的工作,他就可能要搬去新澤西,以至更遠的地方,視乎他找到一份甚麼工作。他不能因為自己在紐約出生,就要求政府讓他在紐約買得起樓。
香港在未轉型成為金融商業中心之前,一個工廠的領班,或手腳勤快的工人,中學未畢業也有機會買得起樓。除了因為當時的人較省吃儉用外,還因為當時香港的樓如果不賣給這類人,根本缺乏其他銷售對象。那地產商就只好按他們的購買力來訂價。
但香港今天已不再是一個輕工業的生產基地,即使不計內地來的投資者,香港自身也多了很多更有負擔能力的買家。隨著香港的轉型,香港多了很多高增值的工種,如法律、財務、工程、保險、企管等。地產商的樓如果可以賣給更能付得起錢的人,當然不會賣給付不起錢的人。不但地產商會這樣做,普通小業主也會這樣做。
經濟轉型,令一部分跟得上的人成為得益者,他們的收入比前增長得更好,但亦令到一批跟不上的人停滯不前。他們原先從事的行業,很多新興國家也已懂得做,而且價錢更平。結果,他們找到工作的機會愈來愈低,以前還有機會買樓的人,現在很多已想也不敢想了。
香港的年青人,若要在香港置業,先得爭取與香港一起轉型,要掌握大都會需要的知識與技能,爭取從事一些高增值的行業,要令自己成為社會的貢獻者,而非依賴者,才有條件在香港置業。
如果一個人向社會提供的增值,低於社會的平均增值,他就會失去改善生活的主導權,非得依賴政府援手不可。那就只能輪候公屋,或嘗試抽籤去買居屋。但靠政府徵稅,把資源重新分配,就得依賴政客代為爭取,無法自主選擇。政府為了公平,大家所獲的分配多會差不多,只能齊齊處於社會的底部,無法改變相對貧窮的處境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